欢迎访问开云平台登录入口 平台,您是第488951位访客
当前位置 : 首页/ 行业资讯

三个“更加”为减负立规矩

分享

分享到:

发表于:2022-04-29 浏览量: 369 来源: 中国煤炭报 作者:高运峰
摘要:三个“更加”为减负立规矩

近日,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会议指出,要更加注重源头治理和强基固本,更加注重解决实际问题,更加注重惠及人民群众,健全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长效机制。

没有规矩不成方圆。这三个“更加”,为基层减负工作立了规矩,画了方圆,说明了减负工作的长期持续性,也反映了专项工作机制在完善中面临的任务十分艰巨。

长期以来,在形式主义治理上,存在上热中温下梗阻的问题。

作为检查者,因长期浮于上层,缺少对基层工作状态的了解,很多检查以查看报告代替原本应该进行的日常考察、基层调研。而面对上级的突击检查,基层单位常常要为迎接检查大搞加班,写方案、填记录。一位在煤矿工作的政工干部曾向笔者抱怨,他一天接了上级相关部门的6个通知,并需要相应填写统计数据报表,短期不按时间完成就会被通报,甚至被处罚。面对这样的任务,不少人索性应付了事,造成的结果便是对一些数据把握不准、填报工作形式化。

如何改变这种困局,建立健全为基层减负的专项机制?笔者认为,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。

要找准治理形式主义的源头。形式主义的滋生是多方面因素促成的。笔者认为,可以简单归纳为以下几种:一是基层工作者对上级的硬性要求理解偏差,造成工作过度留痕,原本一个记录就可以说明的问题,却要准备大量的资料来支撑。二是上级提出了不切实际的要求,将原本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完成的工作,要求短期内完成,硬式管理倒逼形式主义在基层滋生。三是为突显工作成效,基层工作者将原本简单的工作复杂化,形成讨好上级和搏人眼球的形式主义。四是懒政式的应付,因基层工作者平时工作不到位,导致“临时抱佛脚”。不论是哪种诱因,最终的结果都是对人力、物力、财力的浪费,影响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。因此,要提高政治站位,以制度规范行为,切除形式主义的毒瘤。

要明确治理形式主义的重点。由于形式主义的成因不同,在各单位、各领域的表现也不一致。因此,我们不能盲目搞“一刀切”。在对形式主义的标本兼治中,要广泛听取职工群众的意见建议,畅通信息渠道,及时通过深入基层调研、网上问卷、个别访谈等形式,收集对治理形式主义的意见建议,找准整治的难点、重点和痛点。要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定位,在工作衔接中避免制造新的形式主义,明确应该做什么、怎么做,而不是单纯凭借部门的自我定位,眉毛胡子一把抓地治理形式主义。

要给基层单位说“不”的底气。形式主义治理工作是上下贯通的一项复杂工作,需要上下联动,更需要多给减负的主体——基层单位发声的机会。笔者获悉,某煤矿一个星期内迎接多次检查,甚至一天内有两三个检查团前来检查,这些都让基层单位有苦不敢言。因此,要建立长效机制,鼓励各层级管理人员、职工等向上级反馈身边的形式主义问题,通过座谈会、热线电话等方式给基层单位发声的渠道,同时要在制度上予以支持,激发干部职工参与治理形式主义、监督形式主义的积极性。

要保护精细化管理的创新形式。形式主义在一些官僚主义者眼里是一种再正常不过的工作方式,有的人甚至将其披上了企业精细化管理的精美外衣。因此,要明确划定界线,严格区分精细化管理和形式主义。一方面,不能因消除形式主义而阻碍了企业的精细化管理进程;另一方面,也不能让企业管理者打着精细化管理的旗号,行形式主义之实。企业可创新形式,科学合理利用多媒体办公平台等,把学习心得的纸质留痕变为学习小组的打卡讨论等,不断丰富学习形式,提高管理效能。

为基层减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,在做好杜绝形式主义的加减法中,要切实发挥专项机制的保障作用,为力戒形式主义、形成良好工作作风、提高工作实效提供坚强的保障。


Baidu
map